在山东人的主食中,馒头是扛把子的。现如今,又大又白、麦香浓郁、口感筋道的山东馒头不只雄霸山东人的餐桌,也逐渐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人民餐桌上的种子选手。一个个走出山东的馒头是怎么加工出来的?近日由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带队,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以及齐鲁融媒等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首站来到德州,为您揭秘山东馒头诞生记。
好馍需好面,做馒头,选面粉是第一步。“德州在小麦种植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德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乔方红说。北纬36.5°-37°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小麦生长,德州小麦品质优良,产出的小麦被誉为中国小麦中的“五常大米”。
坐落于德州的我省最大面粉加工企业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当地小麦的品质优势,目前开发有5个系列100多个品种,还可根据客户要求实现“高端订制”,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面食产品的生产需求。董事长徐山元介绍,目前发达面粉拥有11条世界一流的制粉生产线,生产过程实现电脑自动化控制,可随时掌握各生产环节产品的质量状况,最大限度保障面粉质量和口感。
沿着面粉蝶变的产业链走,记者来到全国首家上市馒头企业麦香园。一走进生产工厂,一阵麦香扑鼻而来。隔着透明的生产车间墙壁,一条条馒头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做”馒头:面粉、面饼、面团最终做成成型的馒头。
“这条生产线看着普通,但事实上它独一无二,市场上买不到,是我们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研发出来的。”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燕介绍。借助这条生产线,麦香园从和面到成品制作,全部实现无菌车间的机械化操作,公司本身也从一个手工作坊,30年间发展成为一家集小麦种植、面粉配置、面食加工、主食加盟以及培训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企业。“馒头好吃,不只好吃在面粉,还好吃在其中看不见但尝得到的科技元素。”邵燕说。
同样致力于馒头生产加工的山东馍大郎食品有限公司,也有一条极具特色的生产线。面团和新鲜出炉的馒头在生产线上码放得整整齐齐,公司总经理张德友介绍,这条“强迫症治愈系”的机械全自动生产线可以仿手工揉搓、机械手码盘,目前每天可生产馒头10万个。如此大的加工生产量并不愁销路。张德友告诉记者,省外的朋友像认可山东人一样认可山东馒头,以北京市场为例,从2017年9月至2018年年底,馍大郎向北京供应以馒头、花卷为主的面食产品超过1000万个,目前来看销量还在逐月增长。
产量上去了,销路打开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曾经我们不愿意宣传甚至回避宣传,现在产业做起来了,我们底气足了,到了走出家门的时候了。”张德友说,“去年省里提出要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用集体带动个体,我们第一个响应。”
去年以来我省着力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按照“1个公共品牌+N个地域特色产品+N个产业经营主体”的建设模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山东粮油资源、文化和产业优势。“企业品牌是独享资源,公共品牌是生产者们的共享资源。区域公共品牌具有普遍性的使用价值,良好的区域公共品牌能够带动多个企业品牌的发展。”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财务处处长刘萍说。据了解,采访团下一步将继续深入省内的其他地市及粮油企业进行探访,挖掘地域特色粮油产品,完善充实“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内核。
男子称“女儿患白血病”当街乞讨,配图竟是演员赵露思!最新回应
宁波华翔: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约5.33亿元,同比增加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