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沪会客厅”这个词有点热。
3月13日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指出,山东将加快济南以“四个中心”建设为重点带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突破。突破的重点,包括高水平建设“京沪会客厅”,打造央企、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和省企总部中心,年内新认定总部企业20家以上。
3月18日,济南市发改委发布《济南市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措施(试行)》。措施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打造“京沪会客厅”服务高地。在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打造“京沪会客厅”,构建集商务洽谈、人才交流、产业总部、会议会展、商务服务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打造济南京沪高端要素聚集区、创新成果转化区和优质产业孵化承载区。
“京沪会客厅”,一个颇具时尚生活感的词,它是怎么出炉的呢?
一,“京沪会客厅”的缘起
“京沪会客厅”这个词的诞生,源于一次调研。
2019年9月23日,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同志到槐荫区调研时,看到西客站区地处京沪高铁南北直线连接点,有感而发说:济南是京沪枢纽,处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处,位于济南西部的济南西站是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公交“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要研究怎么与国家战略发生关系,比如把西客站片区打造成为京沪会客厅,吸引京沪客人来济南谈事情。
“京沪会客厅”这个想法,应该说大胆而有现实可行性。说其大胆,是因为济南和京沪还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城市;说具有现实可行性,是从产业等方面看,济南和京沪有互补性,合作具备内在驱动力。
“京沪会客厅”这个想法,引起济南槐荫区的重视。调研后三天,2019年9月26日上午,“京沪会客厅”项目规划座谈会就在槐荫区政务中心召开。
2019年10月19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启幕,济南槐荫区在峰会上举行了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建设合作交流论坛。在论坛上,槐荫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王剑详细推介了“京沪会客厅”发展理念和规划。
2020年1月14日上午,济南市槐荫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槐荫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槐荫区将全力推进央企城核心区建设,积极融入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经济圈,整合利用西客站片区高端商务楼宇和土地资源,打造京沪经济动脉的黄金支点和省会城市的“京沪会客厅”。
“京沪会客厅”设想列入槐荫区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这项工程已经正式列入了政府工作计划。本次,“京沪会客厅”被写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则意味着“京沪会客厅”项目一步进入了全省工作要点。
二,“京沪会客厅”,建在哪?怎么建?
既然是会客厅,就得有一个项目承载地。
3月19日,槐荫区政府办公室提供给记者相关情况介绍,”京沪会客厅”项目基地打造分近期和远期两部分。近期以嵘裕新动能产业服务基地为载体,主要在此设立“京津冀鲁联系办公室”和“产业联盟办公室”,同时开辟相应的商务公共服务空间及企业服务咨询窗口,满足客户商务洽谈、商业社交、会议召开及企业手续办理的咨询和代办服务等需求。
远期选址一是在绿地·齐鲁之门B2地块三层,以项目路演、企业接待、产业对接、企业入驻为内容,同时设立部分针对企业的服务工作窗口,精心打造会客厅的六大功能平台。二是联合盛睿致和公司充分挖掘济南西站东广场交通枢纽价值,开工建设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集会务、洽谈、餐饮、购物、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京沪广场项目。
京沪会客厅将以嵘裕新动能产业服务基地为载体,满足基本接待需要和挂牌需求,适时举行揭牌仪式。充分发挥济南西站东广场(礼乐广场)门户优势,将其打造成全山东范围内独特的集文化、科技、商业、休闲于一体的形象中心,逐步实现“京沪会客厅”的商务洽谈平台、人才交流平台、产业总部平台、会议会展平台、商务服务平台、文化旅游平台等六大平台功能。同时,加强产业招商,着力打造齐鲁之门数字金融楼、山东高速超高层法律服务楼、城市之光科创楼、嵘峪新动能基地等主题楼宇,加快宽禁带半导体小镇建设,初步形成产业聚集。
三,“京沪会客厅”,谈什么?重点合作方向是什么?
会客厅作为合作洽谈平台,必须保证双方能谈起来,而且谈还得有中心议题。
“京沪会客厅”,最重要的是做好结合文章。北京最大的优势是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企业也很强;上海最大的优势是资本市场、人才,是国家金融中心;山东的优势是土地、人口、高素质而年轻的劳动力。三地优势要素之间,具有天然互补特征。“京沪会客厅”,要大力做牵线、结对工作,让各方的优势资源相互融合,发生化学变化。
当前的急务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3月18日,济南市发改委发布的《济南市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措施(试行)》,明确要求建设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基地。在西客站片区,规划建设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央企城”,吸引北京的院士、专家、科研团队前来创新创业,让济南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桥头堡。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济南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目前来看,北京产业疏解方向,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众多城市,但这其中,德州-济南一线优势独具。目前,雄安在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15亿元,人口104.71万人,短期还无法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德州-济南一线,交通方便,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有完备的制造业基础,有发达的港口资源,应利用这个时机,大力做好承接产业疏解的工作。
从距离看,京沪济南西站到北京南站全程401.0公里,一小半时即可相互直达;济南西站到上海虹桥全程862.2公里,到达需要三个半小时。因为离京津冀更近,山东应偏重一下与京津冀的合作。2019年7月21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开启了“京冀沪”学习之旅,在京鲁两地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山东方面提出了“学习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服务对接力度,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方向;北京方面则表示:“欢迎山东融入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合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所以,“京沪会客厅”,不妨响亮地喊出“京津冀鲁”协同发展的口号。
山东与上海的合作,这些年力度也很大。2019年7月24日至25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在沪考察,两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5月底,济南市党政代表团到上海学习考察,学习借鉴上海营商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与上海的合作,应多借助上海的“金融能量”。2019年,山东沪深上市公司共计211家,年末总市值为23053.33亿元,比年初增长52.35%。实践证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乘数效应”。去年11月6日,济南华熙生物在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2019年度业绩显示,全年年利润总额达到近7亿元,同比增长34.92%,去年公司总资产增长迅猛,同比增长141.59%。
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证券交易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平台市场。山东证券化水平可提升空间大、后备上市企业资源丰富。山东要继续发挥在实体经济上的优势,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方面,“京沪会客厅”大有可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