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小机床之都”,这家机床企业为何能生产“生产线”?
“我们想订购几台生产液压阀的机床。”今年年初,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接到了某机械企业的一份订单。
最终,威达重工提供了这样一套解决方案:“4台立式加工中心+1个机器人”的全自动液压阀生产线。
“从生产企业来说,以前需要分批购买4台设备,还需要多人来操作,现在1人操作多台设备,自动上下料。”威达重工电器技术部部长王亮说,这里面最难的是工艺流程再造。
地处在“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的滕州,这在外人看来中小机床企业聚集,难免“同质化竞争”,陷入低端混战。威达重工为何能生产“生产线”?
“ 我是从老鲁南机床厂出来的。”威达重工副总经理雷祥元说,2001年,滕州市农机修造厂破产拍卖,自己也从鲁南机床厂来到了改制后的威达重工。“当时,企业产品做了一个大幅度调整,由过去的农机产品,调整为生产机床,至今已经20年了。”
进入机床行业,威达重工就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2011年以后,中国机床行业进入长期下行通道。
王亮说:“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企业要生存下去,肯定得适应市场变化。因此,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也可以说是一个强项,那就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来调整机床产品,不仅是‘定做’通用机床,还可以根据客户生产的产品,来定做适合他们的专用机床。”
目前,威达重工有七八十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8%-5%,为客户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或解决方案。
2020年,威达重工销售收入6.3亿元,今年预计销售收入将超过8亿元。“十四五”末,企业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5亿~30亿元。
“通俗点来说,就是客户需要做一个零件或一个产品,有的客户甚至只知道某个产品,至于用什么设备去干、怎么干得好,由机床企业提供解决方案。”雷祥元说,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去年,南方某企业向威达重工订购一条缝纫机生产线,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生产效率高,出货量要大;二是工作人员少,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在跟企业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研发人员“破解”工艺流程,设计出了一条23台机床的生产线。“我们把过去七八十台机器的工艺融入了进来。”王亮说,从单台设备来说,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是把它整合成一条生产线,生产效率就提升上来了。
目前,威达重工生产线类产品占比10%左右。雷祥元说,企业发展的方向,就是围绕客户需求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单机类产品方面,朝着高精、高速、重型、重切方向发展;在生产线类产品方面,朝着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方向努力。
他说,客户对智能化需求会越来越多。过去的老工厂,一台机床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干,人力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现在,生产线类的产品,要有智能化、信息化等功能,有的甚至达到无人车间或者“黑灯工厂”要求,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亮说,现在单机产品多,市场竞争激烈,生产线类产品门槛较高,竞争力强,而且附加值更高。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红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