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发展大势下,航运业作为当前的碳排放大户,追“新”逐“绿”势在必行。2024年12月,在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会上提到,要大力推进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和应用取得新突破。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是山东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2024年,山东船舶制造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前三季度,山东省造船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930.6万和2058.6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91.6%和57.5%,均位居全国第三。
其中,有一个数字格外亮眼。数据显示,手持订单量中,新能源动力船舶的订单量占比显著,高达67.2%,新接订单量占比也达到了59.6%,为行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能源船舶具有降碳等多重优势,推动航运绿色发展。在济宁白马河畔,有一家初出茅庐的造船厂——山东新能船业,其船舶订单从“1”发展到“165”,仅用时100多天。走进公司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联合车间、分段车间、舾装车间、涂装车间和船体搭载平台,到处热火朝天,一派紧张繁忙景象。2024年,山东新能船业自主研发生产的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67.6米电动力船、京杭大运河最大尺寸的新能源智能商品运输船“9001”相继下水完成试航。
工人们为济宁港航6001号集装箱货船吉水作准备 图源:山东政事
据介绍,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首创内河船舶标准化生产新模式,可同时建造10多艘船,效率是传统造船的两倍,建设形成集产业化集成、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应用等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方面,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绿色智能化船厂,造绿色智能化船舶。基地采用自主可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实现了降低能耗、提高品质、提升效率等转型目标。同时,基地还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船型,推动了船舶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制造的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船舶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近年来,国家以及山东省、各地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如《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等,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发展,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标准化转型,为山东船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料来源: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宁日报、青岛日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大众新闻记者 范薇 实习生 潘小倩 综合整理)
侨源股份: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约7441万元,同比下降24.67%
司南导航: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持股5%以上大股东处于限售期,无任何减持情况或减持计划
“扬帆必胜”号帆船亮相!全国首个“帆船之都 扬帆必胜”主题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