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0
(图侵删)
00:00
盛夏时节,走进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朱老庄镇滨河村的扫帚加工户中,立刻感受到了“扫帚村”的独特风景,庭院里堆满了做扫帚用的竹苗,妇女正在剪苗、打苗、铺苗,再由专门负责捆扎的进行加工,一会儿的功夫一把崭新的扫帚就扎制完成。
据了解,竹扫帚,从选材到成品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全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活,其中,捆扎环节最为关键,是要下力气的。度假区朱老庄镇滨河村由魏营、焦营、井庄、曹庄、靖堤口5个自然村组成,之前一直有扎制扫帚的传统。随着多年来的发展和积累,该村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科学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在村民冯伟广家记者了解到,他们全家利用空闲时间扎制扫帚,大人、老人、妇女齐上阵,三个人合作,一天能加工30多把,一把能赚10几元钱,每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
滨河村的扫帚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随着编制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也越来越多,如今定期都有客商来村里收购,一直不愁卖。下一步,滨河村党总支计划以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原先群众加工扫帚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将扫帚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笤帚经济”。集合周边村所有手工艺者扎笤帚,通过线上电商+线下订金预售等方式,帮助村民统一进料,统一销售,抱团发展,不仅使传统好手艺有用武之地,还能用“小笤帚”扫出全村的“致富路”,推动全村群众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高田 通讯员 张伟 张瑜珍 报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微月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