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燕子丹
2月19日,大象新闻记者跟随河南省“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采访团来到中铁装备集团的总装车间,一台台不同型号的盾构机生产正同时进行,工人们正忙着装配盾构机零部件。
2021年12月1日,一场云端视频验收会议在中铁装备郑州基地举行,在中铁装备集团和业主韩国仁川都市铁路建设本部、施工方韩国现代建设的共同见证下,“中铁1006号”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下线,设备将应用于韩国仁川地铁一号线Geomdan延长线项目,这也是中铁装备盾构产品首次进入韩国市场。
这也仅仅是中铁装备不断走向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就在2021年11月26日,中铁装备两台TITAN25智能化水平运输机车正式从新乡基地发运,即将应用于美国内华达矿山开采,这是中铁装备产品首次出口美国,为中铁装备全球布局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铁装备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像出口到以色列的中铁257号、中铁258号盾构机,被以色列分别以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和以色列历史上首位女总理“以色列之母”果尔达·梅厄夫人的名字命名,分量可见一斑。
素有“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动辄几层楼高、百米长、上千吨重,零部件更是上万个。每一台都是针对施工项目量身定制,从设计到生产至少6个月,最多长达一年半。
如何控制好产品质量?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兼海外分院院长庞培彦介绍到,“与传统制造产品不同,盾构机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地质适应性和可靠性。每台盾构机应用的地质不同,所以需要量身定制。因此,盾构机的质量贯穿了从设计、制造再到服务的全过程。”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一项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让中国盾构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世界瞩目。面壁十年图破壁。2020年9月,世界最大直径(15.08米)硬岩掘进机“中铁859号”硬岩掘进机出口格鲁吉亚,中铁装备大盾构技术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超大直径隧道掘进机从“跟随”到“引领”的跃变。
创新是不竭动力,更好是目标追求。多年来,中铁装备联合多家企业、院校组成创新团队,“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围绕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面临的行业难题,开展了在高水压环境下常压换刀、大断面复杂地层高效排渣、大直径盾构位姿与压力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日最高进尺38.6米的“云岭号”,可在常压下进行换刀作业的“海宏号”、掘进区间可穿越11条破碎带的“春风号”等大盾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盾构的设计制造迈向高端化,在地下空间开发工程装备领域进一步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
面对未知的地下世界,每一次穿越都是一次技术的积累和升级。一直以来,中铁盾构以技术为立身之本,苦炼内功,磨砺入地“金刚钻”。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中铁装备在全国布局了20个生产基地,累计出厂盾构机超过1300台,安全掘进里程超过3000公里,具有掘进机生产特级资质,产品远销新加坡、以色列、阿联酋、意大利、丹麦等3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国内第一,产销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盾构机已经俨然成为河南骄傲、中国骄傲。
起步区:投资50亿元建配套园区,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形成